
铅酸蓄电池容量
1、电池容量与极板尺寸及有效物质的关系:
极板愈薄,活性物质利用率愈高,电池容量就大;极板面积愈大,有效物质充分利用,容量则大;有效物质颗粒间存在微孔,使电解液接触有效物质的真实面积增大数百甚至几千倍。由于正极板上的有效物质利用率约为45%,低于负极板上有效物质利用率50%的数值,故电池容量以正极板容量为标称单位。正极板厚,浓差极化影响大,电解液向深处扩散困难,有效物质利用率变低。
有效物质的利用率即是被利用的有效物质数量与有效物质总量之比。
2.使用因素对容量的影响:
(1) 放电率影响:一般以10小时放电率的容量作为蓄电池的正常额定容量。放电率低于正常放电率时,可得较大的容量;反之,容量则变小。
(2) 电解液温度的影响:蓄电池若在低温下工作,电解液扩散能力变差,粘度增大,电池内阻增加,容量降低。实践证明,温度低于一定值时,负极容量比正极容量降低得更快,尤其是大电流放电时更为明显。以25°C时的电解液为标准,当电解液的温度在10°C~35°C范围内。每升高1°C时,电池容量将增大0.8%;温度每降低1°C时,容量平均降低约0.7%。
(3) 终止电压的影响:电池的容量与端电压降低的快慢有密切关系。放电过程中,若能做到浓度极化小,端电压降低很慢,电池容量会相应提高。
终止电压是按实际需要确定的:小电流放电时,终止电压高些;大电流放电,终止电压低些。因为小电流放电极化作用小,容易形成硫酸铅结晶,充电时不易恢复成原来有效物质,故而终止电压规定高些。大电流放电时,扩散速度跟不上,端电压降低很快,容量发挥不出来,因此终止电压定得低些。
程控交换机供电系统,为保证设备在一定电压范围工作,采用较高终止电压,有的国家定为1.86V。